靖江突杖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 報考指南
  • 考試動態(tài)
  • 中學教師資格證
  • 小學教師資格證
  • 幼兒教師資格證
  • 普通話
  • 面試
  • 網絡課堂
  • 考試用書
  • 知識點
  • 首頁 >> 資格類 >> 教師資格 >> 輔導資料 >> 中學教育 >> 正文

    2012年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心理學講義(9)

    分享到:
    發(fā)表時間:2012年8月13日9:8 來源:中大網校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第九章 問題解決與創(chuàng)造性

    一、內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紹了問題解決的含義、過程、影響因素以及在教學中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并且闡述了創(chuàng)造性及其培養(yǎng)策略。

    二、考點及重點難點提示

    識記:問題、問題解決、功能固著、創(chuàng)造性、發(fā)散思維等基本概念

    理解:理解并能以實例解釋創(chuàng)造性的基本特征;理解并能以實例說明問題解決的過程

    運用:結合實例分析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結合實例分析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有效措施;結合實例分析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有效措施

    重點難點:本章的重點是理解并掌握問題解決的過程、影響因素及創(chuàng)造性的含義、特征、影響因素,難點是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及創(chuàng)造性的策略和方法

    三、知識點梳理

    第一節(jié) 問題解決概述

    一、問題解決的含義

    (一)問題

    1、概念:

    問題是指給定信息和要達到的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問題的三個基本成分:給定的條件;要達到的目標;存在的限制或障礙

    3、問題的兩個類別:有結構的問題(或界定清晰的問題);無結構的問題(或界定含糊的問題)

    (二)問題解決

    1、概念:

    問題解決是指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tài)到達目標狀態(tài)的過程。

    2、問題解決的基本特征:目的性;認知性;序列性

    3、問題解決的兩種類型:常規(guī)性問題解決;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

    二、問題解決過程的演變

    (一)問題解決過程的探討(教材p189,考綱不要求)

    (二)問題解決的過程

    1、發(fā)現問題

    2、理解問題

    3、提出假設

    4、檢驗假設

    三、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一)問題的特征

    (二)已有的知識經驗

    (三)定勢與功能固著

    四、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

    (一)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

    1、幫助學生牢固地記憶知識

    2、提供多種變式,促進知識的概括

    3、重視知識間的聯系,建立網絡化結構

    (二)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1、結合具體學科,教授思維方法

    2、外化思路,進行顯性教學

    (三)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

    (四)培養(yǎng)思考問題的習慣

    1、鼓勵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

    2、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假設

    3、鼓勵自我評價與反思

    第二節(jié) 創(chuàng)造性及其培養(yǎng)

    一、創(chuàng)造性及其特征

    (一)創(chuàng)造性的含義

    1、創(chuàng)造性的概念(p194):

    創(chuàng)造性是指個體產生新奇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能力或特性。

    2、真正的創(chuàng)造、類似的創(chuàng)造的區(qū)別

    (二)創(chuàng)造性的基本特征

    1、發(fā)散思維的基本特征代表創(chuàng)造性性

    2、發(fā)散性思維的主要特征:流暢性、變通性、獨創(chuàng)性。

    二、影響創(chuàng)造性的因素

    (一)環(huán)境

    (二)智力

    創(chuàng)造性與智力的關系

    (三)個性

    高創(chuàng)造性者的個性特征

    三、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有利于創(chuàng)造性產生的環(huán)境

    1、創(chuàng)設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

    2、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余地

    3、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

    (二)注重創(chuàng)造性個性的塑造

    1、保護好奇心

    2、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

    3、鼓勵獨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

    4、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

    5、給學生提供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榜樣

    (三)開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課程,教授創(chuàng)造性思維策略

    1、發(fā)散思維訓練

    2、推測與假設訓練

    3、自我設計訓練

    4、頭腦風暴訓練

    相關文章:

    2012教師資格考試心理學重要考點匯總

    專家解析2012年教師資格考試中學心理學筆記

    2012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育學問題解答匯總

    更多關注:報考指南   網絡課堂  考試用書  2012年教師資格考試面試常見問答題及指導匯總

     

    教師資格證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編輯推薦

    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更多

    教師資格證網絡課堂

    教師資格證報考指南更多

    最近更新

    教師資格證考試動態(tài)更多

    左贡县| 镇远县| 安图县| 东辽县| 景德镇市| 永川市| 乐至县| 西峡县| 崇礼县| 汝南县| 普兰县| 如东县| 江油市| 海门市| 云浮市| 彝良县| 庄河市| 安吉县| 台北县| 固阳县| 福州市| 桦南县| 德兴市| 辉县市| 会同县| 沈丘县| 延津县| 新郑市| 盘山县| 泸定县| 苏尼特左旗| 青阳县| 屏边| 南昌市| 大洼县| 双桥区| 垣曲县| 开封市| 顺昌县| 高安市| 新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