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金融深化與經濟增長模型
(一)哈羅德—多馬模型(實物增長模型)
傳統的經濟增長理論認為,經濟增長是由資本積累技術進步和人口增長等實物因素促成的,貨幣不是生產因素,其供給具有無限彈性,不會成為制約經濟增長的因素,貨幣供給的變動只在短期內影響商業(yè)循環(huán),對長期經濟增長無關緊要。因此,傳統的經濟增長理論僅關注經濟的實物方面,而忽略了經濟的貨幣方面;其模型中只有實物資產,沒有貨幣資產。哈羅德一多馬模型和典型的新古典增長模型都是沒有貨幣資產的單一資產增長模型,即實物增長模型。在該模型中,經濟增長依賴于資本的增長。具體來講,它根據簡化假設得出有保證的經濟增長率公式。
所謂有保證的增長率是指商品市場處于均衡狀態(tài)時或計劃儲蓄與計劃投資相等時的國民收入增長率。用S表示計劃儲蓄,,表示計劃投資,有保證的增長率要求:
S=I (6—1)
哈羅德一多馬模型中假定計劃儲蓄是收入的一個固定比率,計劃儲蓄函數可以表示為:
S=sY (6—2)
式中,s為平均儲蓄傾向和邊際儲蓄傾向。計劃投資被假定為收入增量的一個不變比率,
投資函數可以表示為:
I=v△Y (6—3)
式中,v為資本產出率,根據商品市場均衡的條件,可得:
sY=v△Y (6—4)
或: s/v=△Y/y (6—5)
這就是哈羅德一多馬模型的基本公式。它表明國民收入增長率取決于儲蓄率s和資本產出率口。由于它是根據商品市場均衡條件推導出來,它表明s/v就是商品市場處于均衡時達到的增長率,即有保證的增長率。
在哈羅德一多馬模型中。假定資本—勞動比率不變,這樣,如果一國的人口增長率為n,為維持充分就業(yè),國民收入也必須以同樣的比率n增長。哈羅德把n稱為國民收入的自然增長率。在充分就業(yè)狀態(tài),有保證的增長率s/v和自然增長率n相等,即:
s/v=n (6—6)
如果s、v和n滿足該方程,經濟就能按照保持充分就業(yè)的均衡增長率n和保持商品市場均衡的增長率s/v增長,這時,均衡增長的途徑就是充分就業(yè)的途徑。然而,在哈羅德—多馬模型中,這種均衡增長的途徑是不穩(wěn)定的,因為三個變量中,如果有一個變量如儲蓄事發(fā)生變動.其他兩個變量就不能內生地產生一種變量來抵消這種變化。假定由于某些原因導致平均儲蓄傾向s出現下降.這時公式(6—6)就由等式變成不等式,即s/v
從以上模型推導可以看出,哈羅德一多馬模型主要關注的是實物經濟的增長狀況.而沒有考慮到經濟的貨幣化方面。在人類經濟進入2l世紀后,經濟發(fā)展中的一個顯著變化是,人類經濟已經由信用經濟進入證券化經濟時代。在證券化經濟時代,經濟發(fā)展中一個重要的特點是由證券化引起的虛擬經濟的增長在整體經濟增長中的比重越來越高,成為支撐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內容。如果用哈羅德一多馬模型作為衡量金融深化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就顯得不足了。
(二)托賓模型(貨幣增長模型)
1965年,托賓在其開拓性論文“貨幣與經濟增長”中,將貨幣引入經濟增長模型中,并分析了貨幣政策對經濟穩(wěn)定狀態(tài)增長率的影響,建立了一個兩資產投資組合的選擇模型。在該模型中_,經濟增長依賴于資本深化,資本深化的存在是由于個人在物質資本的競爭性資產和實際貨幣余額之間存在投資組合分配。個人財富在這些資產間的精確(采用總簪代能力)分配依賴于資產的相對產出和資產持有者的偏好。如果相對于資本邊際生產率(資產回報)的貨幣產出越低,則會在個人投資組合中保留越多數量的真實資產,反之亦然。這種資本深化引起隨后經濟的更高增長。
托賓認為,在增長理論中,大多假定生產中的各要素間不存在替代關系,所有變量都是實物量,貨幣和價格變量是沒有意義的。托賓認為它要建立的模型既要考慮各要素之問的替代關系,又要考慮貨幣的作用。在托賓模型中,貨幣對經濟運行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可支配收入的影響進而對人們的消費或儲蓄行為的影響實現的。
根據穩(wěn)態(tài)增長條件(產出、勞動力和資本按同一比率增長),穩(wěn)態(tài)條件下托賓貨幣經濟增長模型為:
[s-(1-s)λn]f(k)=+nk (6—7)
式中,s為儲蓄率,λ為實際現金余額占收入的比例,n為國民收入的自然增長率,f為函數符號,k為人均資本存量。
由于s<1,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貨幣經濟中的人均資本比實物經濟中的要小。如果在公式(6—7)中不考慮貨幣因素,即令λ=0,那么公式就變成為:
sf(k)=nk (6—8)
這就是單-資產的新古典模型。在托賓看來,意愿持有實際余額比率的變動,將改變均衡狀態(tài)下的資本—勞動比率。托賓模型對金融深化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初步形成了以下觀點:①由于通貨膨脹政策有利于刺激投資,因此,有益于經濟增長;②由于投資和資本積累的出現,貨幣收益必然低于資本收益。
與哈羅德_多馬模型相比,托賓模型前進了一大步。但是,托賓模型的主要缺陷在于對只存在法定貨幣(不兌現)的假設,它限制了模型對于不以法定貨幣為特點的經濟的適用性。正是由于以上不足,它對經濟的指導作用受到了限制。
(三)麥金農和肖的模型(發(fā)展中國家)
麥金農和肖都認為金融抑制妨礙了儲蓄投資的形成,造成資源配置的不合理從而阻礙了經濟發(fā)展。為此,解決之道便是實行金融深化或金融自由化。從金融與儲蓄投資的關系進行考察,麥金農修改了哈羅德一多馬的經濟增長模型,把金融因素引入金融深化與經濟增長模型中。
在研究金融深化與經濟發(fā)展關系中,麥金農采用了這樣的假設,即所有經濟單位都受到自籌資金的限制,并且在這些國家,投資的不可分割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個假設在麥金農的模型中暗指了任何潛在的投資者在進行一個項目之前,必須積累該項投資所需的所有貨幣余額。更高的實際存款利率降低了節(jié)省實際投資余額的機會成本,因此對于希望為投資項目融資的企業(yè)起著推動作用。在托賓的投資組合方法中,貨幣與資本并非被替代了,而是被視為內在固有的補充。這種互補性在需求方程中被表達為實際余額(M/P):
M/P=L(Y,Z/Y,d-n);δ(M/P)/δ(I/Y)>0 (6—9)
式中,M/P為實際貨幣需求,y為收入,I為投資,d為各類存款利率加權平均數,n為預期通貨膨脹率。D-n'為實際利率。
在麥金農的模型中,貨幣供給條件對儲蓄與投資的決策具有首要的影響,也同樣被視為決策中的一部分。與托賓采用了同樣的假設,即通過政府債務產生的純粹法定貨幣存量必然是外生的。運用純粹的外生法定貨幣,麥金農暗指的是無信用貨幣的世界,但是他改變了最初關于貨幣與收入的關系的假設,并且把收入引入托賓的投資方法中。麥金農支持其中的核心內容,但作了新古典貨幣主義的政策建議。在此方法背后暗含的假設是貨幣與資本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通過獨立生產函數進入經濟中的事物--其中貨幣通過政府支出提供。因為法定貨幣的世界中是不存在借款的,因而就沒有必要提供一個機制。通過這個機制,生產資本過程產生為其生產融資所需的貨幣。如果麥金農的第一個假設被改變并引入信用貨幣,則這種在任何一個時期商業(yè)部門必須是一個純儲蓄者而非純負債者的特殊假設將至少在互補性理論中是必須的。在托賓的模型中,缺少信用貨幣是該理論最主要的缺陷,即使它是第一個近似的模型。
肖的正式的理論貢獻并不基于法定貨幣世界的嚴格假設,相反,它的中心集中在金融中介在發(fā)展中所起的作用。就提高利率而言,金融自由化的例子主要是由于儲蓄者和投資者之間金融中介數量的擴大。通過增加儲戶的收益,金融中介的貸款能力也提高了,并且銀行也能夠分配大量的投資基金。投資基金的增加導致或引起投資數量的增加。肖認為投資者借款實際成本的降低以及投資平均效率的提高是因為銀行現在可以在風險分散、貸款、運作效率上及信息成本上獲得規(guī)模經濟。肖的模型中包含的觀點被共同認識為債務中介觀點(DIV),并且被概括為如下的貨幣需求方程:
式中,y是表示實際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的向量。這個觀點實質上是指各種形式財富的產出。特別是貨幣,將對儲蓄利率,進而對投資產生正面效應。
從麥金農和肖金融深化與經濟增長關系模型及其擴展可以看出,該模型主要是從發(fā)展中國家存在金融抑制的角度進行的設計,因此,它對發(fā)展中國家解除金融管制、實現金融深化是有重要意義的。與前兩個模型相比,它更能反映發(fā)展中國家的情況。因此。當研究發(fā)展中國家經濟增長與金融深化的關系時,有眾多經濟學家采用以上模型。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jié)課
課程推薦
經濟師
[協議護航班-不過退費]
7大模塊 準題庫資料 協議退費校方服務
經濟師
[沖關暢學班]
5大模塊 準題庫資料 協議續(xù)學校方支持
經濟師
[精品樂學班]
3大模塊 題庫練習 精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