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中國憲法學
第一章 憲法基本理論
第一節(jié) 憲法概述
一、 憲法的定義
二、 憲法的特征
憲法的形式特征;憲法的實質特征。
三、 憲法的分類
憲法的傳統(tǒng)分類;馬克思主義的憲法分類。
四、 憲法與憲政
憲政的含義;憲法與憲政的關系。
第二節(jié) 憲法的產生和歷史發(fā)展
一、 近代憲法的產生
近代憲法產生的條件;英、美、法三國憲法的產生及其特點;憲法的發(fā)展及其趨勢。
二、 新中國憲法的產生和發(fā)展
新中國憲法的歷史沿革;中國現(xiàn)行憲法的內容和特點;憲法修正案。
第三節(jié) 憲法原則
一、 人民主權原則
人民主權原則的概念和歷史發(fā)展;人民主權原則在我國憲法中的體現(xiàn)。
二、 基本人權原則
基本人權原則的概念和歷史發(fā)展;基本人權原則在我國憲法中的體現(xiàn)。
三、 法治原則
法治原則的概念和歷史發(fā)展;法治原則在我國憲法中的體現(xiàn)。
四、 權力制衡原則
權力制衡原則的概念和歷史發(fā)展;權力制衡原則在我國憲法中的體現(xiàn)。
第四節(jié) 憲法規(guī)范
一、 憲法關系及其特點
二、 憲法規(guī)范的特點
第二章 憲法的變遷
第一節(jié) 憲法制定
一、 憲法制定概述
憲法制定的概念;制憲權與修憲權;憲法制定的主體和機構;憲法制定的程序。
二、 中國憲法的制定
第二節(jié) 憲法解釋
一、 憲法解釋概述;
憲法解釋的概念;憲法解釋的分類;憲法解釋的體制。
二、 中國憲法的解釋。
第三節(jié) 憲法修改
一、 憲法修改概述
憲法修改的概念;憲法修改的形式;憲法修改的程序。
二、 中國憲法的修改
第四節(jié) 違憲審查制度
一、 違憲審查制度概述
違憲審查的概念;違憲審查的對象;違憲審查的模式;違憲審查的方式。
二、 中國的憲法監(jiān)督制度
中國憲法監(jiān)督制度的內容;中國憲法監(jiān)督制度的發(fā)展;中國憲法監(jiān)督制度的完善。
第三章 國家基本制度
第一節(jié) 國家性質
一、 國家性質概述
國家性質的概念;國家性質在國家制度中的地位。
二、 中國的國家性質
人民民主專政的概念;人民民主專政的階級結構;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
三、 經濟制度
經濟制度的概念;中國的所有制形式及國家政策;分配原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四、 政治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
政治文明的含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含義和內容;"三個文明"的協(xié)調發(fā)展。
第二節(jié) 政權組織形式
一、 政權組織形式概述
政權組織形式的概念;政權組織形式的類型;政權組織形式在國家制度中的地位。
二、 中國的政權組織形式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概念和特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原則。
三、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yōu)越性;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完善。
第三節(jié) 選舉制度
一、 選舉制度概述
選舉制度的概念;中國選舉制度的歷史發(fā)展。
二、 中國選舉制度的基本原則
選舉制度基本原則的具體內容;中國選舉制度的物質保障和法律保障。
三、 中國選舉的民主程序
選舉的組織;選舉的程序;罷免、辭職和補選。
第四節(jié) 政黨制度
一、 政黨制度概述
政黨的概念和特征;政黨制度的概念和類型;政黨與近代民主政治。
二、 中國的政黨制度
中國政黨制度的概念;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的內容;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性質和主要職能。
第五節(jié) 國家結構形式
一、 國家結構形式概述
國家結構形式的概念和類型;影響國家結構形式的要素。
二、 中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單一制國家
中國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的憲法規(guī)定;中國實行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的原因;中國現(xiàn)行行政區(qū)劃及其變更的法律程序。
三、 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概念;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的自治權。
四、 特別行政區(qū)制度
"一國兩制"與特別行政區(qū)制度;特別行政區(qū)的概念與特點;特別行政區(qū)的法律地位;特別行政區(qū)的高度自治權;特別行政區(qū)的政治體制。
五、 基層群眾性自治制度
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概念;城市居民委員會的性質、組成和任務;村民委員會的性質、組成和任務;基層群眾性自治制度的發(fā)展與完善;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第四章 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第一節(jié) 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概述
一、 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相關概念
公民的概念,國籍的概念;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人權和公民的基本權利。
二、 中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特點
公民權利和自由的廣泛性;公民權利和義務的平等性;公民權利和自由的現(xiàn)實性;公民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
第二節(jié) 公民的基本權利
一、 平等權
我國憲法關于平等權的規(guī)定;平等權的效力;平等權與合理差別。
二、 政治權利
選舉權與被選舉權;言論自由;出版自由;集會、游行、示威自由;結社自由。
三、 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的概念;宗教信仰自由的內容;我國憲法關于宗教信仰自由的規(guī)定。
四、 人身自由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
五、 社會經濟文化權利
勞動權;休息權;社會保障權;財產權;文化教育權。
六、 監(jiān)督權
批評、建議權;檢舉、控告權;申訴權和國家賠償請求權。
第三節(jié) 公民的基本義務
一、 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
二、 遵守憲法和法律
三、 維護祖國安全、榮譽和利益
四、 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五、 依法納稅
第五章 國家機構
第一節(jié) 國家機構概述
一、 國家機構的概念和特點
國家機構的定義;國家機構的特點;國家機構的歷史發(fā)展;國家機構的體系。
二、 中國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原則
民主集中制原則;責任制原則;法治原則。
第二節(jié)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一、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和地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組成和任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會議制度和工作方式;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專門委員會;臨時性委員會;調查委員會。
二、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性質和地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和任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職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會議制度和工作程序。
三、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法律地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特殊的身份保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義務。
第三節(jié)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一、 國家主席的性質和地位
二、 國家主席的產生和任期
三、 國家主席的職權
第四節(jié) 國務院
一、 國務院的性質和地位
二、 國務院的組成和任期
三、 國務院的領導體制
四、 國務院的職權
第五節(jié) 中央軍事委員會
一、 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性質和地位
二、 中央軍事委員會的組成和任期
三、 中央軍事委員會的領導體制
第六節(jié) 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一、 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的性質和任務;人民法院的組織系統(tǒng)、職權和領導體制;人民法院的組成和任期;人民法院的工作原則和基本制度。
二、 人民檢察院
人民檢察院的性質和任務;人民檢察院的組織系統(tǒng)、職權和領導體制;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原則。
三、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的關系
第七節(jié) 地方國家機關
一、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性質和地位;組成和任期;主要職權;會議制度。
二、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性質和地位;組成和任期;主要職權;領導體制;派出機關。
(責任編輯: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