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突杖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第一部分:土地相關稅收

【考試分值分布】

總分值:915分,占12.2%

判斷題: 13分,占20.0%

單選題:59分,占15.6%

多選題: 13分,占5.7%

情景分析題: 1分,占10%

第一章:稅收的基本理論

【大綱要求】

稅收概念與特征

2. 稅收分類

3. 稅收主體與目的

4. 稅制

5. 稅基與稅率

知識點一:稅收的概念與特征(掌握)

1. 稅收的概念

稅收是國家參與社會剩余產品分配的一種規(guī)范形式,其本質是國家國家為了實現(xiàn)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按照法律規(guī)定程序和標準,無償?shù)厝〉秘斦杖氲囊环N手段。

稅收的職能:組織財政收入、調節(jié)經(jīng)濟和監(jiān)督管理。其中組織財政收入是稅收最基本的職能。稅收是調控經(jīng)濟的重要方法,主要表現(xiàn)在調節(jié)供求總量之間的平衡、調節(jié)供給在結構上的平衡、配合價格調節(jié)生產和浪費、調節(jié)企業(yè)利潤水平。 

2. 稅收的基本特征

稅收的本質決定了其具有強制性、固定性、無償性的特征。無償性是稅收的關鍵特征。固定性是稅收區(qū)別于其他財政收人形式的重要特征。

稅法是國家憑借其權力,利用稅收工具的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的特征參與社會產品和國民收入分配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

經(jīng)典試題:

(判斷題)強制性是指根據(jù)法律的規(guī)定,國家以社會管理者的身份,對所有的納稅人強制性征稅,納稅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抗拒國家稅收。它是稅收的關鍵特征。( × )

【解析】國家征稅以后,稅款即為國家所有,既不需要償還,也不需要對納稅人付出任何代價,征收后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無償性是稅收的關鍵特征。

【應試技巧】第一句話正確,是干擾項,因果顛倒。

知識點二:稅收的分類(掌握)

分類標準

相關內容

按稅負能否轉嫁分類

直接稅、 間接稅

按課稅對象性質分類

流轉稅、所得稅、行為稅、財產稅  資源稅、特定目的稅、關稅

按稅收收入的歸屬分類

中央稅、地方稅、中央與地方共享稅

按稅收與價格的關系分類

價內稅、價外稅

按稅收計量標準分類

從價稅、從量稅

按現(xiàn)行預算科目和統(tǒng)計口徑分類

定率稅、配賦稅

1. 按稅賦能否轉嫁分類

分為直接稅和間接稅。直接稅是由納稅人直接負擔的稅種,間接稅是納稅人能將稅負轉嫁給他人負擔的稅種。

一般認為所得稅、財產稅等屬于直接稅;消費稅、營業(yè)稅、增值稅等屬于間接稅。

 

2. 按課稅對象性質分類

分為流轉稅、所得稅、行為稅、財產稅、資源稅和特定目的稅。

對流轉額的征稅簡稱流轉稅。主要有:增值稅、消費稅、營業(yè)稅和關稅。

對所得額的征稅簡稱所得稅。包括: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

行為稅以納稅人所發(fā)生的某種行為為對象。主要有:印花稅、土地增值稅、燃油稅等。

財產稅以納稅人擁有或支配的財產為對象。包括:房產稅、契稅、車輛購置稅、車船使用稅等。

資源稅是對因開發(fā)、利用和占有國有資源差異而形成級差收入所征收的一種稅。包括: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等。

特定目的稅是指為了達到特定目的,對特定對象和特定行為征收的一種稅。包括:土地增值稅、耕地占用稅、車輛購置稅。

關稅是主要對進出我國國境的貨物和行為征收的一種稅

3. 按稅收收入的歸屬分類

可分為中央稅、地方稅、中央地方共享稅。分別 如消費稅、土地使用稅、增值稅。

4. 按稅收與價格的關系分類

稅收可分為價內稅和價外稅。 (1)價內稅:將稅收作為價格組成部分的稅種,計稅依據(jù)是含稅價格。(2) 價外稅:將稅收作為價格外加部分的稅種,計稅依據(jù)是不含稅價格。

5. 按稅收計量標準分類

可分為從價稅和從量稅

6.按現(xiàn)行預算科目和統(tǒng)計口徑分類

(1)定率稅:國家事先規(guī)定好課稅對象的固定稅率,然后依稅計征的稅種。

(2)配賦稅:國家事先規(guī)定一個應征稅收總額,然后依一定的標準,將其分攤到納稅人或課稅對象上去的稅種。也叫攤派稅。

經(jīng)典試題

(判斷題)中央和地方共享稅的收入由中央和地方按一定的比例分成,如消費稅。( × )

【解析】第一句話是對的,消費稅屬于中央稅,增值稅屬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稅。

【應試技巧】注意本末倒置。

知識點三:稅收法律關系、目的及性質 (熟悉)

1. 稅收主體:

稅收主體又稱征稅人,是在稅收分配過程中行使征稅權利的主體。稅收是以國家為主體的特殊分配形式,所以征稅主體只能是國家,而不是其它主體。在我國,征稅主體的具體部門有稅務部門、財政部門和海關。

2. 稅收的權利客體:就是征稅對象

3. 稅收法律關系的內容

是權利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和所應承擔的義務

4. 稅收的目的

是保障國家利益和納稅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稅收秩序,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

5. 稅收的性質

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和主要形式,在任何國家都是為國家實現(xiàn)其職能服務的、以國家的政治權力為征稅依據(jù)的、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標準的、強制地、無償?shù)厝〉秘斦杖氲囊环N特定的分配形式。

知識點四:稅收制度及其構成要素 (掌握)

1. 稅制概念

稅收制度可以從稅收結構和稅收法律制度兩個方面理解。

從稅收結構分析,稅收制度是指一國各種稅收及其要素的構成體系。

從法的角度來看,稅收制度是一國稅收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的總稱。它是以法律規(guī)范形式出現(xiàn)的制度體系,也稱為“稅收法律制度”。稅制是國家向納稅人征稅的法律依據(jù)和工作規(guī)程。

稅收制度是一國經(jīng)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經(jīng)濟體制的變化決定著稅收制度的發(fā)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稅收制度發(fā)展大致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

1)經(jīng)濟體制改革前的稅收制度、

2)兩步利改稅的稅收制度

31994年經(jīng)濟體制改革后形成的分稅制體系。

2. 稅制的構成要素

一般來講,稅收制度主要包括的要素有:納稅人、課稅對象、稅基、稅率、附加、加成和減免和違章處理等。其中,課稅對象、納稅人、稅率是稅制的三個基本要素。

1)課稅對象

課稅對象決定稅收的課稅范圍,是區(qū)別征稅與不征稅的主要界限,也是區(qū)別不同稅種的主要標志。

2)納稅人

納稅人又稱納稅主體或納稅義務人,指稅法上規(guī)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納稅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

3)稅率

是據(jù)以計算應納稅額的比率,即對課稅對象的征收的深度,也是稅制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直接關系到國家財政收入和納稅人的負擔。

4)稅目

課稅對象的具體化,反映具體的征稅范圍,體現(xiàn)征稅的廣度。

5)稅基

計算應納稅額時的課稅基礎,它是建立某種稅或稅制的經(jīng)濟基礎或依據(jù)。

6)附加、加成和減免

①附加是地方政府在正稅之外附加征收的一部分稅款;

②加成是加成征收的簡稱。對特定的納稅人實行加成征稅,加一成等于加正稅的10%,加二成等于加正稅的20%,依此類推。起征點是指稅法規(guī)定的對課稅對象開始征稅的最低界限;

③減免是稅法規(guī)定對某些納稅人或課稅對象給予少征一部分稅款或全部免于征稅的規(guī)定,減免稅的方式有:稅基式減免、稅率式減免、稅額式減免。

7)違法處理

偷稅、抗稅屬于違法犯罪行為。對納稅人的違法行為,可以根據(jù)情節(jié)輕重,分別采取批評教育、強行扣款、加收滯納金、罰款、追究刑事責任等方式進行處理。

漏稅和欠稅屬一般違章行為,不構成犯罪。

經(jīng)典試題

(判斷題)欠稅、漏稅屬一般違章行為,不構成犯罪。( √ )

【解析】偷稅、抗稅屬于違法犯罪行為,對納稅人的違法行為,可以根據(jù)情節(jié)輕重,分別采取批評教育、強行扣款、加收滯納金、罰款、追究刑事責任等方式進行處理。 漏稅和欠稅屬一般違章行為,不構成犯罪。

【應試技巧】關鍵弄清違章行為是否構成犯罪。

知識點五:稅基與稅率 (掌握)

1. 稅基的概念

包含兩層含義:稅基的質,即課稅的具體對象,有實物量和價值量兩類;稅基的量,即課稅對象中有多少可以作為計算應課稅是基數(shù)。

2. 稅率的概念

稅率指國家征稅的比率,等于稅額與課稅對象之比。稅率是計算稅額的尺度,是國家稅收制度的核心,它反映征稅的深度,體現(xiàn)國家的稅收政策,直接關系國家財政收入和納稅人的負擔。稅率的高低決定了納稅人應納稅額的大小。

 

3. 稅率的種類

分類標準

相關內容

1)按稅率和稅基的關系劃分

比例稅率、定額稅率、累進稅率

2)非稅制要素的稅率

名義稅率、實際稅率、累退稅率、邊際稅率、平均稅率

1)按稅率和稅基的關系劃分

主要有比例稅率、定額稅率和累進稅率三類。其中:

①比例稅率是對同一課稅對象,不論其數(shù)額大小,統(tǒng)一按相同比例征稅。例如:我國的營業(yè)稅、企業(yè)所得稅等采用的是比例稅率。

②定額稅率又稱固定稅額,是按課稅對象的一定計量單位直接規(guī)定一個固定的稅額,而不規(guī)定征收比例。例如:我國的資源稅采用的是定額稅率。

③累進稅率是按課稅對象數(shù)額的大小,劃分若干等級,各等級由低到高規(guī)定相應的稅率,課稅對象數(shù)額越大,稅率越高;數(shù)額越小,稅率越低。因計算方法不同,累進稅率又可分為超率累進稅率與超額累進稅率兩種。

超率累進稅率是以征稅對象數(shù)額的相對率劃分若干級距,分別規(guī)定相應的差別稅率,相對率每超過一個級距的、對超過的部分就按高一級的稅率計算征稅。例如:目前采用這種稅率的是土地增值稅

超額累進稅率是把課稅對象按數(shù)額大小劃分為不同的等級,每個等級由低到高分別規(guī)定稅率,各等級分別計算稅額,一定數(shù)額的課稅對象同時使用幾個稅率。例如:我國的個人所得稅采用的是超額累進稅率。

2)非稅制要素的稅率

①名義稅率。即稅法規(guī)定的稅率,即為稅率表中所列的稅率。

②實際稅率。又稱有效稅率或實際負擔率,是納稅人真實負擔的稅率。在沒有稅負轉嫁的情況下,實際稅率等于稅收負擔率。由于有些稅種實行免稅額、稅前扣除和超額累進征收制度,納稅人實際負擔的稅款低于按稅率表計算的稅款,形成名義稅率與實際稅率偏差。

③累退稅率。與累進稅率相反,征稅對象數(shù)額越大,稅率越低。由于違反稅收公平原則,這種稅率一般不采用。

④邊際稅率。就是征稅對象數(shù)額的增量中稅額所占的比率。以超額累進的個人所得,舉例:免征額為 2000元,那么2000元以下的收入免稅,邊際稅率就為0。當一個人月收入達到2200元的時候時,相比起2000元增量為200元,按照適用稅率應繳納10元的稅,此時邊際稅率就是10元÷200元=5%。當所得額為3000時,增量變?yōu)?span lang=en-us> 1000元,稅率為10%,就要繳納100元的稅,邊際稅率變成10%。

⑤平均稅率。全部應納稅額與全部計稅總值的比例。

經(jīng)典試題

(單選題)下列關于稅率的表述,正確的有(c

a.實際稅率是指稅法規(guī)定的稅率

b.比例稅率的高低隨征稅對象的大小而變動

c.按比例稅率征收的稅額與課稅對象數(shù)額成正比例關系

d.定額稅率是根據(jù)征稅對象的單位價格而規(guī)定的固定征稅數(shù)額

【解析】a稅法沒有規(guī)定實際稅率,而規(guī)定的是名義稅率;b不隨;d根據(jù)征稅對象的一定計量單位。

知識點六:稅收對土地價格的影響 (了解)

新開征土地稅收、暫停征收土地稅收、恢復征收土地稅收、取消征收土地稅收、提高或者降低土地稅收的稅率和稅額標準等,會對土地價格有影響。

分析土地稅收對土地價格的影響,首先需要區(qū)分征收環(huán)節(jié)。土地稅收的征收環(huán)節(jié)可分為土地取得環(huán)節(jié)、交易環(huán)節(jié)和持有環(huán)節(jié)的稅收。其中,土地取得環(huán)節(jié)在土地一級市場通過土地出讓、土地劃撥方式取得。交易環(huán)節(jié)通過土地轉讓、土地抵押方式取得。

普安县| 大理市| 叶城县| 多伦县| 成安县| 广西| 临高县| 长顺县| 东方市| 武川县| 日土县| 玉环县| 屏东县| 闽侯县| 璧山县| 临汾市| 汉寿县| 长春市| 剑川县| 土默特右旗| 师宗县| 巴楚县| 浙江省| 常熟市| 张家口市| 大城县| 工布江达县| 泽普县| 横山县| 中方县| 六盘水市| 北流市| 缙云县| 古交市| 汝南县| 德安县| 镇赉县| 绥江县| 印江| 如皋市| 松溪县|